蛇年「网红车」:焕新Model Y 小米SU7 Ultra探店解析
焕新版。并喊话“尽管对比”。下单当日,超过5万台的订单量,让友商们看傻了眼。
小米SU7 Ultra则更加夸张。去年7月19日发布原型车,10月29日发布量产版,直到今年2月初展车才到店,等了整整半年。
例如,原本焕新Model Y在初期规划时,确实准备安装更大的电池来提升续航,为何后来没有执行?
小米SU7 Ultra的底盘塞了3台电机,为何不再塞一台,让参数表现更好?
从特斯拉官方发布的新车照片能够正常的看到,焕新Model Y采用了和“赛博皮卡”类似的风格,不过没那么激进,要更圆滑一些。
1、贯穿式日行灯非常醒目,亮度很高,在拥堵的车流中也能一眼辨认。不过,它并未像理想“星环灯带”一样,是一整根,而是由三根灯带拼接而成。
2、为了逐步降低风阻,焕新Model Y的轮毂也进行了升级。同样是铝合金+塑料壳的组合,但塑料壳对轮圈的包裹面积更大,表面还增加了不规则凸起。
新轮毂组合对新车续航提升不少,只是颜值不如老款Model Y标配的双色塑料壳好看。
3、尾部贯穿式漫反射尾灯,是目前业内首次量产。不论质感还是实用,都达到了让人惊艳的程度。
当环境变昏暗后,尾灯除了起到提醒后车制动的作用外,还能在地面投射出一条接近两个车身宽度的“警示线”,让后车注意,别靠自己太近。
特斯拉工程师向《出行百人会/AutocarMax》透露了一些有关焕新Model Y比较有意思的升级:
车头的“T”logo,在中国市场必不可少。但在北美市场,特斯拉已经删除焕新Model Y全车的“T”logo。原因很简单,相比不如手掌大小的logo,具备极高辨识度的整辆车,更能代表特斯拉。
焕新Model Y的第二排座椅支持4/2/4等比例放倒,同时还采用电动翻折。而为了让翻折速度更快,电机结构增加了变速箱,这就使得座椅翻折时间缩短至4秒。作为对比,此前业内平均翻折时间为7秒,提升了43%。
新款Model 3采用方向盘转向灯,其目的是为了以后全面普及高阶自动驾驶做准备。但推向市场后,用户反对的呼声强烈,于是重新将转向灯拨杆“还给”了消费者。不过,屏幕换挡则依旧保留,估计通过AI来判断车辆需要前进或后退的技术,已经成熟。
焕新Model Y的前悬挂使用的频率减震系统和新Model 3相同,通过直接与减震塔、车身相连,提升刚性。同时,后悬架新增支撑杆,并将整个副车架与车身连接,增加车尾的稳定性。这也是为何特斯拉官方宣传车身刚性提升3%,但舒适性却更好。
为了获得更好的NVH性能,焕新Model Y的内饰中,杯架、后备箱盖、侧边储物槽内衬都采用了类似地毯的软性吸音材质,就为了降低车内噪音,带来更安静的驾乘体验。
此前被吐槽的全景天窗,也做了升级。新车的玻璃包含两层纳米镀银涂层,能进一步隔绝车内外的热量传递,让车内温度更稳定,且更防晒。
同时,刹车系统都进行了优化,通过减少行驶时卡钳与制动盘之间的阻力,提升续航和效率。
据悉,特斯拉在焕新Model Y的初期规划时,确实准备安装更大的电池来提升续航,底盘也留出了安装大电池所需的空间。但是,考虑到大多数消费者的购买能力,工程师放弃了这一想法。于是,就通过各种各样的降低功耗行动,来提升小容量电池的续航里程。
虽然焕新Model Y还没公布EPA的测试数据,但可以预测同容量电池,续航提升接近5%。
有意思的是,焕新Model Y甚至还在车内顶棚安装了4D雷达成像系统,通过它就能监测车内乘客。这项技术带来的实用价值有两个方面,一是在发生意外事故时,选择哪些气囊弹出,哪些不弹出,降低维修成本;二是万一将儿童或宠物锁在车内,特斯拉能检测心跳与呼吸,并主动呼救和开启空调,让车内保持舒适的气温。
关于焕新Model Y,还有很多更深层次的升级,例如HVAC过滤系统等等,它的焕新程度超越了国内新车的“大改款”定义。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在评论区互动交流。
柯尼塞格Jesko Absolut,零百加速2.5秒,官方售价约340万美元;
法拉利SF90 Stradale,零百加速2.5秒,官方售价50万美元起。
为了获得“1秒俱乐部”的资格,小米SU7 Ultra的底盘装了三台电机。其中,前轴一台V6S,峰值转速21000转/分,后轴两台V8S,峰值转速27200转/分。
不过,光堆参数实际上并不算领先,另外的品牌四电机的车型也能轻松突破。重点是,小米研发的三电机扭矩矢量控制管理系统,能将三台电机输出的动力同步协调,在赛道这种极致的工况下更好地控制车身姿态,并将动力分布在需要的车轮上。
四台电机虽然参数表现更好,但对控制管理系统算法以及电池、电控都带来非常大挑战,硬上的话,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。
同时,小米SU7 Ultra的电池容量93.7kWh,是宁德时代专门为赛用电车打造的麒麟Ⅱ系列产品,主打高功率输出。这款电池最高支持5.2C高倍率充电和16C放电,峰值电压897V,基本能“喂饱”三台电机,确保赛道中的全力冲刺,以及下赛道后的快速补能。
甚至在20%的低电量情况下,整个电池包依旧能保持800kW+的输出,确保车辆的动力供应。此时增加第四台电机,车重变大、性能降低,反而成了累赘。
当然,电池在高倍率充放电工况下会严重发热,宁德时代与小米联合定制了高效的散热系统。小米SU7 Ultra实测能在纽北赛道连续全功率输出2圈,做到电池不过热。
由于加装的大电池和大电机,小米SU7 Ultra的裸车重量达到2360kg,相比小米SU7 Max重了整整155kg,几乎是两位成年男性的体重。
重量越大,对制动系统的要求越高,普通的碟刹系统已经没办法满足其需求,小米用到了碳陶刹车。
从轮拱能够正常的看到,小米的刹车盘直径非常大,几乎占满整个轮毂,直径达到420mm。同时,刹车盘表面有“裂纹”,这是碳陶在烧结时形成的独有不规则纹路。
据悉,在保时捷、兰博基尼等车型上,一整套碳陶刹车系统的选装价格可以轻松突破10万元,但小米SU7 Ultra标配,而这套系统的成本,官方并未公布。
不过,从官方公布的100-0km/h 30.8米的制动距离来看,性能不俗。
值得注意的是,碳陶刹车并非全是优点,它有点像热熔胎,冷车状态下的性能表现并不好,甚至不如普通钢制刹车盘。只有在重刹几脚,制动盘到达最佳温度区间后(一般为600℃起),才会展现真正的性能。
在“1秒俱乐部”,“力大砖飞”的理论已经失效,这时候空气动力学占据主导。
普通小米SU7那套为了耍酷的升降尾翼,很可能在极速状态下起到反作用。于是,Ultra又重新设计了一套真正的空力学套件。
小米SU7 Ultra的车头下方,有尺寸巨大的U形风刀和气坝,前者负责劈开前方挡路的空气,后者负责将气流梳理后,顺着光滑的车身向后延展。
为了增加车辆在高速时尾部的稳定性,替换掉原本小巧的升降尾翼,用碳纤维固定大尾翼来代替。它的长度达到1.56米,弦长为240mm,是能合法上路的最大尺寸。
虽然不能电动升降,但在极速状态下,它能为小米SU7 Ultra的车尾提供最大285kg的下压力,将弯道中频繁甩动的车尾,牢牢按在路面上。
让人没想到的是,在原本尺寸就非常夸张的尾部扩散器中央,还安装了带有主动调节功能的导风板。能在0°-16°区间内自由调节,梳理尾部紊流,让车辆的风阻进一步降低。
虽然第一次造“超跑”,但看出来小米非常用心,也做到了这个价位的极致。相比价格和性能近似的特斯拉Model S Plaid,确实更有诚意。
因为造型过于激进,焕新Model Y刚亮相时还被网友群嘲。然而,开启下单通道当日,超过5万台的订单量,让友商们看傻了眼。
要知道,这还是在没有见到实车,只有几张照片的“盲订”状态下取得的销售成绩。借用某新势力品牌CEO的话:“爆了,真的爆了。”
再看小米SU7 Ultra,虽然80多万的售价能在四五线城市买套房,并且还有特斯拉Model S Plaid和极氪001FR这样旗鼓相当的竞争对手狙击。
新车推出时,雷军的计划才卖1万台,10分钟就完成了近40%的KPI,让其他新势力看红了眼。
焕新Model Y也好,小米SU7 Ultra也罢,蛇年开年,就迎来这两台霸主级别的产品,可见2025新能源汽车市场将是怎样一片血雨腥风。